惠丰农业废弃矿山整治模式引关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网站转文称,通过模式复制和推广或将缓解我国砂石建筑骨料供需矛盾
来源:中国矿业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门户网站近日全文转载了由该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撰写的题为《用循环经济促进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文章,对山东泗水惠丰农业开发公司整治废弃矿山的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并称通过模式复制和推广或将缓解我国砂石建筑骨料供需矛盾。
整治后废弃矿区一角
文章称,2008年,泗水县政府集中将中小型非法采选企业关停后,废弃矿区生态持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农民利益受损,土地矛盾突出。县政府曾对废弃矿区进行土地整理工作,但由于矿石盗采存在着可观的经济效益,整理后的土地屡被盗采,废矿区土地整理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泗水县积极探索财政资金紧张情况下的废弃矿区土地复垦新出路,突破传统观念,成立废弃矿区土地整理示范区,按照土地修复过程中废矿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引入社会资本实施品质化治理,最终形成了“政府规划、企业实施、群众监督”的全新废弃矿区综合治理新模式。
文章认为,惠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项目启动之初就确立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生态系统重塑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以期通过“土地复垦、固废利用、以工补农、生态农业”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循环经济创新模式,探索出了适用于我国北方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及废弃露天矿区非财政投资下的高品质土地复垦、低效农田高效化改造的生态修复全新商业模式。
文章介绍称,泗水县在推动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农民脱贫致富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方法:一是“以工补农、以农育旅”的三产融合新模式,这一废弃矿山修复模式既实现了非财政投资,又实现了三产融合,企业通过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支撑整个生态修复及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开创了以工补农的工农复合新模式,实现了“工业奠基、农业提质、旅游升级”的三产联动,形成了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全新发展思路。二是土地流转,让利于民,将农民手中数千亩无法耕种的土地,以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农村地区的价格统一流转,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三是政府支持,企业、村民成为命运共同体,地方党委和政府给予了公司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支持、土地规划、土地流转等。企业协助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规划有目标有进度。四是创新升级、节能降耗,公司投入1.2亿元用于土地复垦及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功研发的“矿山固废湿式精细分级综合利用”新工艺实现了原有尾矿、废矿同步消纳,资源综合利用率由5%提升到了90%以上,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尾化生产,彻底消除了尾矿扬尘污染隐患。五是引入多重监督机制,强化群众监督作用,采用“政府规划、企业实施、群众监督”的方式,将政府、企业、村民紧密联合起来,使得生态修复规划更具有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形成政府支持、企业主动、群众满意的良好局面。
文章指出,这一生态修复模式得到了各界的认可和肯定,不仅适用于国内露天矿山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及土地复垦,同时还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大多数浅山丘陵半干旱地区的低效农田提升改造。通过模式复制和推广,可对废弃矿区、丘陵薄地实施全面工业化改造,用工业化处置方式,使整理过程中原本不可能作为资源的固废变成缓解我国砂石建筑骨料供需矛盾的建材产品,减少开发矿山带来的生态破坏。同时,助力政府实现乡村振兴和精准产业扶贫,对减少国家生态修复及低效农田改造的财政投入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