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87877796

【党史学习】郑言:用好“传家宝” 守好“生命线”

发布日期:2021-08-16 00:00:00    来源:原创文章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对于更好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汇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磅礴力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回望我们党一百年的峥嵘岁月,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不同历史时期中心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

纵观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到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再到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党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明确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定位不仅仅是简单的宣传,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教育和培养全体党员拥有为实现长远目标而团结奋斗的永恒力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面对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现实国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成为这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任务。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经济制度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尤其是这样。”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方面教育党员干部经受执政考验、自觉抵制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动作用,积极开展有力的宣传教育活动;另一方面,高扬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旗帜,极大地增强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党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始终用科学的理论、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切实加以推进。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主持召开一系列会议,分领域分群体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调“要高度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根本任务、方针原则、基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强大武器,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力量源泉。党的百年历史反复证明,无论是开天辟地闹革命还是改天换地搞建设,无论是翻天覆地促改革还是惊天动地开新局,思想政治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党和国家事业同向同行,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鼓舞斗志、团结奋斗的作用,为“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保驾护航。

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必须继承这一宝贵财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传家宝”和“生命线”作用,为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思想保证。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正在嬗变,国际体系正在重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呈现长期化态势,对各国的深层次影响持续发酵,世界局势面临深刻调整。我们看到,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集体崛起,改写世界经济、政治版图,“东升西降”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大势、时代大势。我们也要看到,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一直没有改变,持续对中国遏制与渗透,有时借机插手中国内部事务,蓄意制造各种事端,挑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妄图颠倒黑白、混淆视听。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会思潮更加多元多样多变,不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外国月亮比中国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等媚外心理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形形色色错误思潮仍然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一定途径侵蚀人们的心灵。面临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和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要求,是增强中国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

中国发展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离目标越近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必须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和历史方位,加强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谋划、系统规划,着力固根本、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据统计,截至202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可谓“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使许多不曾出现的情况矛盾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一些负面情绪甚至错误思潮以网络新媒体为平台生成发酵、传播蔓延,这对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网络空间早已从虚拟世界照进了现实生活,越是形势复杂多变,越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推动传统方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加强网络传播能力建设,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真正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共同凝聚起强大的网络正能量。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治党治国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前进不能停滞,只能积极作为不能被动应付。只有时刻绷紧思想政治工作这根弦,守住老传统、适应新形势、用活新手段,才能让“传家宝”绽放出新的时代光芒。

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一个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叮嘱,要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确保青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信念如初、心如磐石才能不为利欲所动、不受外物所扰。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和环境,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帮助青年一代解除思想困惑、解答心中疑惑、解开人生迷惑、摆脱不良诱惑,引导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价值追求、坚定人生航向。

要充分结合理论供给与现实需求。今天的青年更富时代气息,但也有更多成长的焦虑和紧张。价值多元带来的思想迷茫,升学就业带来的生活烦恼,激励竞争带来的现实压力……“心中不快”“信心不强”“方向不明”成为一些青年的口头禅和内心写照。青年人有什么思想包袱、有什么疑虑困惑、有什么迷茫混沌,思想政治工作就要把靶心对准哪里、把道理讲到哪里,既要尊重青年人、理解青年人、信任青年人,也要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有针对性地进行“滴灌”,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真正把党的创新理论讲进青年人的脑海中、说到青年人的心头上。既要讲道理又要讲情理,既要讲现实更要讲事实,字字讲到关键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使青年人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立志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要充分结合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礼记·学记》有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传授不等于接受,听见不等于听懂。思想政治教育不应是单向地自拉自唱、自说自话,而应是双向的你来我往、思维碰撞。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和学生的距离,把大道理分解成小事情,将小事情升华为大道理,让学生融入其中、悟入其中。思政课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抬头率,还要提高点头率、回头率、点赞率,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既当听众又当主角,平等沟通、自由讨论、互动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在共鸣中获得认同、在动容中入脑入心,增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

要充分结合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当今时代,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课堂、学校和知识的边界,特别是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对青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面对这种变化,唯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既深耕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快捷、海量、互动的特点,才能赢得青年人、过好网络关。把握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权,必须树立“思想政治工作+”和“互联网+”的工作理念,把线下的“面对面”与线上的“键对键”结合起来,把原本“枯燥的说教”图像化、音频化、视频化,利用慕课、B站、社交平台等,充分回应当代青年人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焦点和深层次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温度,真正实现网上网下、课内课外互联互通,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准方向,才能坚定执着不迷失;心有信仰,方可步履铿锵敢担当。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夯实青年的思想基础,凝聚青春的奋进力量,这才是我们赢得未来的最重砝码。

千道理万道理,落实才是硬道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凝聚更为广泛的思想共识,构筑更为坚实的精神支撑。

高举旗帜,坚定方向。旗帜引领前进,旗帜凝聚力量。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诞生于17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始终坚持以这一思想为指导,真正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中心、对大局了然于胸,才能明确方向和定位、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否则就会浮云遮眼、迷失方向,就会目光短浅、顾此失彼,给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造成损害。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两个大局”,既深刻理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又清醒认识我国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自觉从党的中心任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时刻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坚决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为中心工作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

心系人民,根植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的信心和支持就是我们国家奋进的力量。”从成立那天起,我们党就把“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自己奋斗的旗帜上。党的百年历程生动昭示,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中国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拾柴火焰高。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行行业业,不是靠一两个人、一两个部门就能做得好做出彩的。火车跑得快还需车头带,各级党委和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牢牢抓在手上,靠前指挥、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用好各类文化设施和阵地,努力构建共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未来和长远,是在人的心灵上做功课,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能急功近利、敷衍了事,需要耐心细致、融入情感,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惟其如此,才能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