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深入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要求,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认识和把握一个事物,首先要知其然,认清楚对象是什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就要明确是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的观念体系,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的国情而不是什么其他时空环境中的国家的境遇,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理论联系实际的认识和实践而不是其他政治组织的人处理主观与客观关系的做法。
马克思主义之“矢”是具有鲜明政治特点的、锐利的、发展的思想武器。这一独特思想武器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辩证认识工具;它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之“矢”也是与实践同步发展之“矢”,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呈现不同的理论形态。我们党在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社会革命和进行自我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时代中国之“的”是反映当下中国人民心声、不断发出中国现实之问的基本国情。把握这个基本国情,关键是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看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另一方面,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前所未有。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就是坚持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从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中心工作,用中国智慧制定相应路线方针政策,实现了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的相得益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促共进。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之“矢”好用
坚持一种思想方法,既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党之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之“的”,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矢”好用。中国共产党人拿这样的“矢”,拥有了“射中”目标即解决中国问题的能力,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由于其具有人民性、科学性、革命性、进步性的理论品格,融入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汲取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素养、自我革新的诚信态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是为人民谋求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人民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强调人类的最终解放在于千百万最广大人民的解放。马克思主义武装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使之有能力克服以往政治组织的狭隘视野和利益局限,为了人民、唤醒人民、依靠人民,汇聚起改地换天的磅礴力量,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服务型政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艰苦卓绝的复杂严峻斗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也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智慧结晶。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政党建设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思想成果武装头脑,尤其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以史为鉴,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掌握了克服各种风险挑战、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高超本领。
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理论,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它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其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是贯彻革命精神的自觉型政党,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历经千锤百炼仍朝气蓬勃,得到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原因就在于党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确保自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兴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型政党。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
发扬马克思主义的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能,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
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关键是采取正确的行动。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仅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也要知其所以必然。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既要在历史风云中看明白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可以让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中国的时代难题,更要弄清楚未来如何发扬马克思主义的行,保持中国共产党的能,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要切实发挥科学理论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关怀的作用,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重视战略策略问题,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是事在人为的“定向”行动过程。必须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能动性发扬,特别是理想信念的激励功能,更加坚定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最科学的理论本身就是行动的理论,敢于确立崇高的目标追求,为信仰者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中国人民由此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一百年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路途多少艰险,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勇毅前行。对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而言,践行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有明确的价值指向;担当使命,就不会精神懈怠,就会有强大的奋斗动力。
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要看得清、瞄得准,离不开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必须重视战略策略问题。党的实践活动,是在具体的、特定的国情中进行的,有条件有根据,也有风险和各种可能,需要把握总体形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把握机遇,创造条件,使形势向着最有利于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为必然性开辟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是一百年来党战胜无数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各地区各部门确定工作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要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必须无条件执行,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既要瞄得准,也要持续发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就要不断制定新的阶段性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道路往前走。”纵观百年党史,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亿万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彰显人的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步步为营,久久为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